《華爾街日報》5月8日報道,具有俄政府背景的“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透露,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期間,俄中雙方宣布創建20億美元農業投資基金,同時成立俄中農業自貿區,覆蓋兩國的關鍵農業種植地帶。這是自去年雙方簽署4000億美元“能源合作大單”以來,中國與俄羅斯在經貿領域實施的又一個重大項目。
一、中國糧食安全國際合作正向俄羅斯傾斜。當前,中國糧食進口需求急劇上升。中國正努力使“菜藍子”供應趨于多元化。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企業近年在海外頻頻使用“大手筆”,并購了包括阿根廷。烏克蘭等國在內的食品加工、糧食種植企業。中俄農業投資基金及兩國農業自貿區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糧食進口的重心快速向俄羅斯傾斜。據俄方透露,俄中農業投資基金將著重吸引“國際投資界的領軍代表”,同時也將得到中投集團所屬的“俄中投資基金”以及黑龍江省等方面的支持。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俄成果之一,中俄農業投資基金旨在促進雙方在農業種植、土地管理、通關程序、食品物流及銷售等領域的合作。“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首席執行官迪米特列夫透露,俄中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合作將有助于開發兩國間尚未開墾的大片土地。除投資基金外,俄中還將在阿穆爾墾區與黑龍江之間成立一個試驗性的農業自貿區,自貿區將直接按盧布兌人民幣匯率進行結算。
二、中俄加強農業合作之際恰逢美國農產品在華遇到麻煩之時。五年前,美國玉米在中國占據97%的市場份額。由于雙方圍繞玉米轉基因問題發生爭論,北京方面將美國玉米份額降到了目前的90%。對此,中方澄清說,美國玉米在華市場份額的減少,并不意味著中方有意降低美方的重要性。目前,在俄羅斯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中,俄對華出口遠遠大于中國對俄出口。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一季度,俄對華出口了1.25萬噸玉米、1.53萬噸大豆,均占中國同類產品進口的1%。此外,俄還對華出口油菜籽、菜籽油、豆油及少量的大米。同期,中國對俄農產品出口僅為100噸大米。在企業并購方面,雙方合作也有一定成果。去年,中糧集團斥資15億美元收購了俄“諾貝爾集團”食品業務51%的股份,進入俄小麥、玉米、大麥市場。同樣是去年,中糧還以12億美元收購了荷蘭尼德拉糧食集團,間接控制了該集團在俄的糧食和油料營銷業務。